8月2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AI 时代外语教育创新”主题学术汇报讲座。本次讲座由刘昕、寇培宇两位老师主讲,围绕暑期培训研修成果展开分享;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春梅主持讲座,全院教师全员参与。讲座内容紧扣外语学科前沿研究热点,过程中主讲教师与在场同仁积极互动、深入交流,现场反馈热烈且成效良好。 此前,刘昕老师受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及外国语学院的委派,于8月16日参加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 2025 年年会。该年会聚焦 AI 领域前沿议题,刘老师在讲座中重点分享了四位权威专家的深度演讲内容: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华树教授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应用需明确 “原创性、公平性、隐私性” 三大伦理边界,构建 “技术-制度-文化”三位一体的治理框架,并倡导建立 AI 使用透明申报系统与分级评价体系;北京语言大学吕世生教授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创新设计“认知锚点教学法”,推动翻译教育从传统技能传输向“决策智慧培育”转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峰教授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揭示近 30 年外语学科研究趋势——商务通用语(BELF)、跨文化沟通及数字多模态成为三大新热点,且亚洲、拉美地区的学术贡献占比显著提升;黑龙江大学严明教授则提出重构“国际传播能力”核心素养体系,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服务国家经济建设需求。 寇培宇老师受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及外国语学院的委派,于8月9日至11日参加了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指导,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策划,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暑期大语言模型(LLM)赋能外语专业教育创新培训班”。在本次讲座中,寇老师以“大语言模型赋能外语教学与科研”为核心主题,首先系统阐述当前国内外主流 LLM 工具的功能特性、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及实用操作技巧;随后深入浅出地介绍科研写作领域必备的 LLM 工具,并结合现场实操,详细演示 LLM 如何辅助文献检索与科研选题设计;此外,她还分享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院校与会专家的核心观点,内容涵盖外语人才培养(学业发展与就业规划)、行业发展趋势及“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方向。 当前,大语言模型技术迅猛发展,为外语专业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在机器翻译、教学辅助、科研创新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正持续重塑外语教学的生态格局。此次教师培训与学术分享,得益于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与外国语学院的联合支持 —— 派出的教师代表不仅按时参会、潜心学习,还积极与全国多所院校的同行交流经验,并将所学所思所悟带回学院,与全院教师共享。 此次讲座不仅实现了暑期研修成果的高效转化,更为全院教师提供了聚焦行业趋势、共探教学创新的契机,有效激发了教师们探索AI 时代外语教育新路径的积极性。未来,外国语学院教师将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积极整合应用各类AI工具,逐步突破技术认知壁垒,着力提升“外语 + AI”复合型能力,确保在教育智能化浪潮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