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金沙娱场城8303>> 党委教师工作部>> 师德建设>> 师者风范>>正文内容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 田芳 以心育人的温暖旅程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8日    点击数:

编者按:

教育是点燃心灵的火种,而每一位教师都是执灯前行的引路人。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校设立【教育家精神万里行】专栏,特别推出“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主题活动,邀请一线教师分享他们的真实育人经历与感悟。无论是讲台上的执着坚守、教学实践的创新火花,还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温暖瞬间,每一个故事都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注脚。育人之路,始于热爱,成于坚守。让我们以故事传递信念,用行动诠释精神,在教育的征途中携手同行。

 

个人简介

 

田芳,金沙娱场城8303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师,实验中心主任。所授课程《车辆液压与气压传动》入选第黑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第五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思政组二等奖,学校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发表教研及科研论文8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指导省级、校级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在黑龙江省交通科技大赛中屡获佳绩。作为黑龙江省模型系列赛优秀指导教师、“TEAM21丰田培训项目”认证教师、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师。

 

202506180948054649.jpg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以心育人的温暖旅程

 

一个微笑、一句关怀、一次倾听、一抹陪伴——教育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师生之间一段温暖而坚定的成长旅程。

那是一堂《丰田技术管理》实验课,学生们正热火朝天地组装发动机,一个男生举着一颗螺栓嘟囔:“这小玩意儿不装也看不出来。”我笑而不语,下课带他来到一台实验车前,指着保险杠下方的焊痕告诉他:“这是刹车失灵引发碰撞,修复后的痕迹。事故排查发现,制动油管的固定螺栓松脱了,导致漏油,那每个焊点、每道锈痕里,可能都藏着‘少拧一颗螺栓’的代价哦。”第二天,我带学生们走进工程文化博物馆,通过讲解齿轮装配误差引发故障的真实案例等,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毫厘之差,千里之失”的工匠精神,那个男生默默攥紧了手中的小螺栓。后来,他蹲在实验汽车旁,扳手拧出的每一声“咔嗒”都透着认真。“老师,现在摸这些铁家伙手抖——怕螺栓没拧对,以后出事。”那一刻我知道,教育的种子,已经在一个小零件里悄然发芽。    

 

 

我主讲课程《车辆液压与气压传动》入选第四批黑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荣获第五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校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这些荣誉背后,是我始终把“学生成长”作为最高评分标准。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工匠精神,提升了职业素养;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们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很多学生反馈说,“老师,这门课我学会了怎么去学、怎么去用。”

更让我欣慰的是学生的主动成长,有学生在朋友圈分享我们服务实验室的经历,“瞧瞧,军用悍马擦得多亮,真帅”,结课后还有学生在看到中央大街专用车辆液压系统时,拍照讲解发到班级群。他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愿意回馈、乐于分享,这正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教育的温度,往往藏在课堂之外的“多走一步”里。2021年,疫情尚未结束交通工程一位专业排名第一的学生找到我,提出想参加黑龙江省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他理论扎实但动手能力薄弱正值暑假,学校无法提供学生住宿,作品提交时间又迫近,他攥着宾馆预订信息来找我时,眼里有渴望也有忐忑。我没有犹豫,开车接他我母亲空置的家中安顿每天往返指导学生作品完善的同时做好后勤保障,这孩子挑食,我便偷偷记下他的口味偏好。有天他开玩笑对我说:“老师,我都胖成球啦。作品的改进和调试并不顺利,本该按要求响应的舵机,却时而响应,时而没有任何反应,他不免产生自我怀疑“老师,我是真笨吗?”我看着他笑着说:“这不是‘笨’,而是实践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再来。在持续的调试与鼓励中,他终于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件完整的作品《别追我-货车尾部智能安全系统》,这个项目最终斩获省赛一等奖。这次经历不仅让他突破了技术瓶颈,更重塑了他的信心。他后来告诉我:“以前我以为自己只会计算,没想到我也能做出一套完整的系统装置。”这份自信,为他日后走上生产管理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他已成长为吉利集团浙江钱江摩托生产部的计划经理,正在职业道路上稳步前行。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关键时刻的托举。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变得更加有温度和担当。

在毕业设计指导中,我遇到一位性格敏感长期失眠的学生尽管她平时独来独往,却因热爱我的课程,坚定选择我作为导师。这份信任让我深知,每一个学生都值得被看见被用心对待。

毕设初期她频繁请假,学业滞后。与家长沟通时,其父情绪激,误解重重曾让我压力倍增“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育人信念让我又主动联系其母,我们共同制定“双轨计划”,学术上放慢节奏、手把手陪查资料画图纸,心理上用 “每天一个小进步”的肯定,帮她重建自信。当她第一次主动提出“老师,这个数据我想再算一遍”时,当她在答辩现场从容陈述时,我知道,教育的力量,在于用耐心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用陪伴让“独行”变成“同行”。

今天我能以心育人,是因为我也曾在师长身上感受过那份真诚与力量。只有走进学生内心的教育,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教育;只有用真心陪伴的成长,才是真正属于共同的成长。

这些年,我收获了“优秀教师”“优秀实验教师” 等称号,但更珍贵的,确是学生发来的消息:“老师,我可以随时回来,帮咱院维护保养实验车”;“老师,我出书了,谢谢您当初的鼓励指导”……这些信息跨越了时间与距离,承载着信任与牵挂,也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意义从来不只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在学生心中留下温暖的印记,当他们走出校园,依然愿意回头看看,心怀感恩,延续光亮、传承精神。这,才是教师最高的荣耀。

 

202506180948415869.jpg

结语

教育是以心育人的温暖旅程在这条路上,我愿始终做那个为学生多走一步的人——在他们迷茫时给予方向,在他们跌倒时伸出双手,在他们闪耀时默默鼓掌。

前方,值得奔赴;而身后,永远有光。


打印文章  
  上一篇:【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 徐莉 精耕课程建设 润泽人才成长
下一篇:【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 田静 用遥感之眼守望教育初心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