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6月13日下午,学院全体研究生在学院班子及部分硕士生导师的带领下,走进哈尔滨都市圈环线西南环段松花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开展 “智能建造赋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主题研学活动。 
作为黑龙江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松花江特大桥全长6796.68米,是高寒地区跨径最大的自锚式悬索桥。其主梁采用钢箱梁结构,兼具强度与耐久性,能有效抵御低温环境下的结构应力变化;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门式框架设计,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确保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稳固性。该工程由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作为学院的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及省级研究生工作站,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与学院保持深度合作,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工程资源与技术支持。 
在智慧演示展厅内,龙建路桥一分公司项目总工刘皓南向师生详细介绍了大桥建设背景、技术亮点及智能建造创新应用。他指出,作为高寒地区桥梁建设的创新实践,该桥采用多项前沿技术,如主桥钻孔桩冬季施工中应用的气举法清孔循环技术、双壁钢围堰及承台施工中应用的三维激光技术及多波束无人船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等。通过大桥施工智能监测平台,工程施工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学生们驻足于智慧工地指挥中心大屏前,直观了解到人员定位、设备调度、环境监测等实时数据的集成应用,深刻感受到“智能建造+数字化管理”的行业变革力量。 



在施工现场,刘皓南总工结合工程进度,对桥梁基础施工工艺、钢箱梁顶推技术及安全管理要点进行详细讲解。2023级研究生宋显帅感慨:“这次研学让我直观看到,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已从‘人力密集型’转向‘智能集约型’,数据驱动的智慧工地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此次活动是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依托校企共建平台,研究生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既拓宽了学术前沿视野,也提升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